为努力造就品德优良、综合素质全面、外语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专业基本技能过硬、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知识丰富、跨文化能力强的、实践能力突出、思辨能力较好,研究能力相当的具有明显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卓越外语师资和语言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外国语学院秉承“质量是生命、特色是灵魂”的理念,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中获专家组好评。
“学院每年都会举办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吕爱晶介绍道。为激励教师教学投入,完善教师梯队,优化结构,打造卓越名师教师科研团队,外国语学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状况,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同时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收入,绩效奖励向教学任务中的青年教师倾斜;并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访学、研修和参加国内外教研教改学术交流。
“在学院里非常有归属感,让我非常有信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去。”曾获得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的外国语学院教师孙志芬,对学院充满了感激。“讲课比赛准备期间,每堂课结束后,听课的老师都会针对我这节课的优缺点给出意见。通过比赛打磨课堂,更好地讲授课程,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比赛,对我个人能力提高有着显著的帮助。”孙志芬表示。
如何彰显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呢?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颇费了些心思:201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一些基础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文化拓展课程和英语写作)的课堂课时减少,增设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行分级教学改革,包括分级考试、分级分班研讨和实施以及分级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班级阅读报告会等。
以15级学生为例,截止17年9月份,15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达到71.3%,为历届最高,这是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后的成果。按照入学时分级考试和高考成绩分为ABC班,根据学生英语能力水平来有针对性的施教,兼顾了各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改革后只要考入的A班的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可以报考四级,对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时间安排更为自主。
人文学院15级学生陈姣玉跨越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前后,她表示,“我是英语B班的学生,改革前,媒体视听说的课程设置对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显得吃力;改革后,我身边都是相同水平层次的同学,老师上课更有针对性,讲课的进度更有利于我们吸收,而且同专业班和同寝室中有英语ABC班的同学,寝室内会形成学习英语你追我赶的情况。”
在大一就通过四六级考试的16级人文学院英语A班学生金妤洁认为,“大一我们就把英语四的教材学完了,现在正在学习的阅读教程,这夯实了我的英语学习基础、拓展学习深度,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同时,对大一年级的英语班级实施助教制度。助教协助老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文背诵情况进行督促落实,保证课堂效果。
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发挥,围绕各专业培养目标,在学院形成“教师教育,语言服务”两大人才培养特色。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5级商务英语二班“拿奖专业户”柳罗林,大学三年内借助学院提供平台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他觉得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获什么奖,而是在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学院组织学科竞赛让我们学生自己有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渠道,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水平。我们通过比赛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差距,便于更好的给自己定位,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完善自身。”
与此同时学院重视社会服务,推动国际交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先后共派出130余名志愿者远赴国外担任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明年即将远赴泰国的志愿者刘欣十分兴奋:“我们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自我素质、能力和水平。” “这些形式的第二课堂很好地联系了我们课本的内容,同时丰富了课外生活。在‘玩’中,加深了对本专业知识和国外文化的理解。”同是志愿者的湛琪为第二课堂点赞。
学院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对接,创造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院连续承办“国培计划”项目,并利用其资源在多所中学设置师范见习和实习基地。
14级英语师范一班陈华的教育见习地点是株洲市一中。老师的耐心指导,自己在实习中的不断反思,使得陈华开始思考教师的职业意识。她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段经历,体会到教学的目的、班级管理的模式与思路,进行深层次教育而非浮于表面,让她在升华书本知识的同时获得实际经验与体悟。
在这些措施和外国语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软科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居全国第58位;在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网中“外国语言文学A类论文排名”居全国第44位。吕爱晶表示,学院日后会继续坚持教学中心的工作地位,努力培养特色鲜明外语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