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我校牵头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总体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作者:文\唐亚慧 余剑桥 图\唐亚慧 来源:党委宣传部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11-27

 

 

 

 

 

  11月25日下午,由我校牵头的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十二五”主题项目“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总体方案设计评审会于我校工程研究中心会议室召开。由中南大学黄明辉教授、湖南大学于德介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任建明处长、广东省地震局地震预测室柴剑勇主任、我校校长刘德顺教授、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文昌及湘电集团技术中心朱广辉副主任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听取并审议项目方案。项目负责人、我校科技处处长彭佑多教授,项目首席专家、我校万步炎教授及相关子课题负责人,我校科技处、机电工程学院、先进矿山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与会。会议由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刘挺主持。

 

  刘德顺校长致辞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他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而海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对我国实现“海洋大国”目标意义深远。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在省科技厅、各协同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校会继续努力工作,深入拓展合作领域,按照合同要求,把项目完成好。

 

  彭佑多教授介绍了项目总体方案。他从海底钻机系统基本构成、主要技术指标、研发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项目的研究重点、操作计划。该项目研发历时四年,总体任务是研发一套钻深能力为60米、取芯直径50毫米以上、适用于多种海底低质、可在国内各主要海洋科学考察船上配置使用的海底多用途深孔钻机系统,并配套研发相应的收放系统、多参量原位探测技术与装备,形成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深孔钻探取样与原位探测的工程样机,以完成系统实验室试验及海上试验。

 

  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我校黄筱军教授、罗伯文博士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陈奇博士)先后就各自负责的钻机本体机械部分设计、测控系统设计、基于海底钻机的海底原位探测仪研制等方面,分别从任务目标、主要特点、完成情况等方面介绍项目内容。最后,还现场播放视频演示了该设备整体操作流程。

 

  在认真听取完项目组关于项目总体方案设计的汇报后,评审专家组现场就操作可行性、工程工作原理以及创新性进行质询,万步炎教授及项目组成员一一现场答辩。专家组指出要根据海中实验的特点,周密计算、精细设计、明确分工、协同创新,解决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经过评审专家组审议,一致认为系统总体设计采取集成创新方式、成熟技术与局部技术创新相结合,设计参数满足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方案可行,充分肯定了钻机本体方案的创新性,钻机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甲板收放系统及强电供电系统的技术成熟可靠,同意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评审。专家组还建议要进一步细化方案,抓紧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协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万步炎教授在感谢专家给予的高度评价后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更加重视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他希望得到更多支持,通过实践创新,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刘挺最后总结,随着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海洋科技领域将有更大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大显身手,与科技部门共同努力,为实现“海洋大国”目标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