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初植,爱心假期精神在勃发
“爱心假期”受助者李小红父子为我校亲自送来两棵黄杨木
我校第十教学楼前坪现在多了两棵黄杨木,翻新的红土,树枝丫上略有点干枯的嫩芽,在阳光下,向来往的师生行着注目礼。
3月5日,曾通过我校学生吴立强和李进“爱心假期”而得到帮助的李兴华和李小红父子,特地和邻居杨飞一起从家乡贵州省织金县阿弓镇大桥村背来了这两棵黄杨木。这两棵黄杨是朋友送的,李兴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送给给予过他帮助的人。
肩上背的是树,更是情
3月2日早上6点30,太阳还并未将大山照亮,李兴华和杨飞肩上扛着树,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地行进着。他们用泥土和塑料袋严严实实地包裹好树根。压在他们肩上的重量差不多有20斤左右。从村里到镇上乘车有大约5公里的路程,树在他们的左肩与右肩来回地换着,小红跟在爸爸的身后欢快地跑着。“要见到哥哥了!”他有点迫不及待。
大桥村,阿弓镇,安顺,贵阳,株洲,湘潭,走路转车,成了他们这几日的生活。火车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带树上车,他们只好选择乘汽车来湘潭,将树放在大巴的后备箱里。途径贵阳的时候,有路人看到这两棵长得极好的黄杨木,询问可否买下。李兴华用力摇着手,说:“不能卖,这是我们要送人的。”两棵树大概能卖到3000的价钱,可是李兴华丝毫没有动摇,“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心意,必须要背过去”。
一路上,艰辛不断,但一想到学校对阿弓镇的帮助以及两个大学生的爱心行动,再苦再累,李兴华和邻居也坚持将树背进了学校。
春光明媚,两棵树顺利到达科大。趁着下午阳光正好,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建武,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拿着铲锹和李兴华、杨飞将树种在了十教前坪。铁铲扬起又落下,让泥土牢牢地护住黄杨木的树根。杨飞提来水桶,给几天都没有喝水的树浇上了水。一旁的同学们不禁感叹,“这树的香味好不一样”。为了让黄杨木茁壮成长,大学生通讯社还领养了这两棵树。
看着栽种好的树,小红不停地围着树跑,跑累了,又抱着李进的腿开始撒起娇来。嘴里叼着几片树叶的小红,在李进身上蹭来蹭去,站在旁边的吴立强笑得分外开心。
一旁的黄杨木,在阳光里,叶子绿得闪闪发亮。
爱心之旅,感动延续
李进大学毕业之后,抽时间去了一趟小红的家。看着小红恢复健康、活蹦乱跳的样子,他觉得一切都在变好。
在小红家的三天里,平时炒菜都不放油的爷爷奶奶为给李进做上一顿“好菜”。看着菜里的油,李进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来这里,却让这家人那样招待,他很过意不去。特别到了晚上,李进洗脚,爷爷竟为他倒洗脚水。李进想,既然小红好了,那就不能呆的太久,不然爷爷奶奶的热情会让自己觉得很惭愧。于是李进便又踏上了返程的路。
去年7月10日,我校“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也来到贵州省织金县阿弓镇,一行16人利用暑假共同延续着吴立强、李进在这里开始的“爱心接力”。爱心捐赠、义务支教、爱心帮扶、义务维修、当地调研,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着学校与贫困山区手拉手的号召。当地政府得知此事,一路上都给予关照,村民的朴实让志愿者们很感动。
学校之前为李兴华修缮的房屋,现在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小红也圆了自己的读书梦,并在期末考试中拿到了班级第二的好成绩。老师为了奖励他,给他发了奖状、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听到爸爸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扬自己,小红害羞地用手蒙住自己的脸,将头埋在了李进的怀里。
看到镜头正在拍摄自己,小红又将双手握成望远镜的形状罩在眼睛上,时不时地做着鬼脸,散发着小男孩的顽皮天性,单纯可爱。
在为李兴华父子举行的座谈会上,刘建武表示,“爱心行动”体现了大学的仁爱之心、社会责任以及情怀,当大学生忙于在大城市里为工作拼搏时,不能遗忘偏远地区,要将爱心散播出去,通过“三下乡”等一系列援助活动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付诸实践。
玩耍的过程中,小红说:“我以后一定要考湖南科技大学。”朝气蓬勃的他,恰似那刚种上的黄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