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科大聚焦】 雷锋又“穿越”了

作者:文\徐雪亮 王佳敏 图\陈明谋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3-19

 

  进入三月,校园里宣传雷锋月活动的条幅与字样随处可见,于是大家都知道雷锋志愿活动要火热进行了。中国人习惯性把一些事情分时间段进行,三月也就成为志愿活动的高峰期。虽然我校一直倡导把“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作为常态,但还是挡不住三月学雷锋高潮。湘江、敬老院、贫困小学……“雷锋”千变万化的身影来回穿梭着,上演着一场场“雷锋穿越”大戏。

 

  脱下“武装”换“红装”

 

  三月各大电影院全面上映《青春雷锋》,雷锋一身熟悉的绿军装再次唤起大家对他的亲切记忆。现存的雷锋资料里,被人们熟知的大部分是雷锋在部队的故事,一些可见的照片也是他身着军装的青春帅气形象。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雷锋的其他身份和事迹,认为他就是一个穿着军装为新中国建设奋斗的革命人。

 

  可如今雷锋已一改“军装”形象,换上了“红装”。3月5日起,文化长廊、美食广场醒目的“红色横幅”,敬老院、市区街道移动的“红色大旗”和“小红帽”把雷锋装扮的一片“红火”。雷锋这身红装一穿影响可不小,有些忘记了雷锋的人也赶紧投入到做好人、行好事的行列。

 

  “只是知道三月是雷锋月,还有具体的雷锋日吗?我平时不太会关注这些,毕竟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虽然在3月5日雷锋日这天有的人被欢迎雷锋的热闹阵势搞得一头雾水,但是对于12级物理与电子科技学院的张小妹来讲,她早就打听好雷锋的行程,加入到雷锋队伍。带着红帽子,踏着春歌,她开始了湘江之行。这一行,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却也看到江边纷乱的垃圾。随即跟着大部队,展开了一场垃圾清理行动。张小姝边捡垃圾边感叹道:“垃圾袋里装的,不只是垃圾,我把以前对‘小红帽’的偏见也一并装了进去。”

 

  时尚“新观”有“心意”

 

  在很多人心中,雷锋一直是一个朴素、热情、友善、谦虚的“高大全”形象。但是有资料显示,雷锋可是四五十年代的“时尚潮人”。他喜欢拍照片、喜欢写文章、穿皮夹克戴手表…… 在那个年代他就是时尚青年。然而在当下雷锋也是一个时尚潮人。为了跟随社会发展,雷锋学会了很多手艺,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3月15日,“雷锋”坐阵文化长廊和七区学生公寓的“义务清洁、维修眼镜”现场,做起来眼镜护养师。网络信息越来越便利,电脑族、手机族也越来越多,加上一直没有养成护眼的好习惯,很多人视力下降戴起了眼镜,催生出了“眼镜族”。于是,“擦亮眼镜,相约春天”法学院的雷锋们义务为科大“眼镜族”的眼镜做起了保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三学生范莎恰巧经过,也让自己的眼镜体验了一次护理。她高兴地谈到:“这样做雷锋,贴近我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很特别,很有意义。”

 

  一直以来,雷锋被人们认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双巧手和满脑子的智慧使得他的技术活干得很漂亮。然而他的文学爱好也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情调的文人。“飞信传情,飞鸽达意。无论他(她)在哪,我们都将为你送达!”这次雷锋到没有自己写诗作文,而是在文化长廊做起了“信使”传递祝福、送递快乐。“要真正服务同学,才能滋养心灵,让更多同学摆脱对学雷锋搞形式、搞浮夸的看法。”作为这次雷锋信使的一个小将,化学化工学院志愿团的黄羽谈道。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李阳也说道:“做雷锋就应该跟随时代,特别是青年雷锋要学会引领潮流、一路向前。”

 

  不是“穿越”是“超越”

 

  三月里雷锋出现的频率很高,于是很多人认为“雷锋就是三月来四月走”,很多批评和反感之声也随即而起。但事实上,自从雷锋出现后,他就从未离开过,他一直在突破、一直在创造奇迹。只是在三月春暖花开之际,他和人们互动增多,让人无法适应“一热一冷”的变化。

 

  确实,雷锋在三月里是高调的,但他的爱心、义务行动一直在延续着力求突破。石马小学的孩子们是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雷锋们最爱的家人。长期的接触和关心,让他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今年,他们希望让这里的孩子们能真正了解雷锋精神,让雷锋的身影扩散到更多的地方。于是在志愿团团长董颖娜的带领下,志愿团的雷锋们一次次的开会、一次次的讨论方案。最终他们决定在三月雷锋频频出现的时候,通过讲故事、上音乐课等多种形式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孩子们。“我们想呈现给孩子们一个能看得到的雷锋形象,激发孩子们做活雷锋。”董颖娜说道,“雷锋的存在是长久的坚持而非一时兴起。”

 

  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志愿者从2006年开始照顾五保老人一直至今,他们的坚持也在告诉人们“雷锋一直在,从未离开”。他们克服“七年之痒”,每个周末都像回家一样跟老人们一起欢笑。教育学院每周去看自闭症儿童,机电学院等工科学院每年坚持义务维修……很多雷锋行动都在继续。“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三月里我们希望通过集中的、多样的行动告诉大家雷锋还在,鼓励更多的人做雷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龚宝琴说道。机电学院志愿团团长杨凯也表示:“我们从没想过什么时候不去做这些事了,只会去想,我们还可以做多久、还能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