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十年】从日出到日落 国旗仪仗队的十年一日
编者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时间指向2013年,科大组建十周年,设立《见证·十年》栏目旨在通过查阅校史资料,采访学校离退休老师、老校友等“活历史”人物,互相印证,还原科大往年风貌,用文学化语言描绘出科大的地标建筑、风物景观或人事变迁,唤起科大人情感共鸣,突出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为科大组建十周年献礼。
2013年2月25日清晨,赵侃迷蒙着睡眼看了看窗外暗沉的天,翻个身坐了起来,迅速洗漱穿衣,从校外的出租屋赶到北区田径场参加开学升旗仪式。这时的赵侃已经毕业近一年,留在湘潭工作,没有特殊情况,这个曾经的旗手都会准时回到升旗台旁,注视着国旗随朝阳冉冉升起。
从2002年国旗仪仗队成立伊始,他们就成了整个校园内最接近朝阳与晚霞的人。现在负责升降旗的是第十届国旗仪仗队,他们更喜欢称呼这个团体“旗梦十”。
2008年9月,从赵侃参加第六届国旗仪仗队选拔起,很少能睡到日上三竿,唯一一次睡到六点半,后来还补了份检讨。早晨训练休息时,赵侃在喜欢听教官在明黄的日光下讲从前的事儿。学校刚刚合并那会儿,南区的升旗仪式在第四教学楼前举行,后来才挪到了南区图书馆前的新旗台。不同于北区的手摇升旗,南区是电动升旗,可由于天气因素总发生故障,修得次数多了,队员们就可以自己修复设备了。为了避免升旗时的意外状况,南区也才换回了手摇升旗。
2009年10月7日我校六十周年校庆庆祝大会如期举行。作为主升旗手,赵侃穿上熨烫平整的橄榄绿军装和队友们分别将五星红旗的四角攥在手心,等待音乐响起时迈开脚步。150米的齐正步行进至升旗台,赵侃熟练地将国旗套上升降绳索,配合着队友缓缓拉动升降绳,他挥出右臂松开紧握国旗的手,五星红旗在风中扬起。46秒后,看到国旗稳稳当当地飘扬在旗杆顶端,赵侃深深吐出一口气,“完美!终于可以休息了。”
迎新、军训、校庆,紧锣密鼓的训练以及学习工作让赵侃显得疲惫。那段时间,训练结束后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坚持。雨后的清晨透着丝丝凉意,5点27分,寝室还是一片漆黑,赵侃按下闹钟,借着手机屏幕的光亮,摸着爬下床,走到卫生间洗漱,赵侃怕吵着室友,动作轻缓。折回寝室衣柜处,取出挂起的军装,“摸黑洗漱容易把水溅到衣服上,但军装是不容污损的。”赵侃正了正头上的帽子,“仪仗队的队友都很爱惜这身军装。”也正是因为这套军装,仪仗队有着“冬不加绵、夏不穿单”的传统。
国旗仪仗队的军装不属于某个人。每到换届,前任队员就会将陪伴自己一年的军装洗净熨烫好,军帽、军鞋擦拭干净双手捧送给新一任队员。“爱护军装,不仅因为它的神圣,更因为它象征到我们的传承。”赵侃作为教官留在了第七届国旗仪仗队,但交接军装的那天,他看着那套穿了六年却没有一点皱褶的衣,摸了摸胸口悬挂的黄穗,轻轻触碰耀眼的领花和帽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也是从那年起,学校为国旗仪仗队又购置了一批07式军装,旧的军装也还在循环使用。为了爱护衣服,现在队员们自己出资购买了迷彩服用于平时的训练。
赵侃担任教官后,哪怕不升旗,队员们也会在早晨6点准时在南区图书馆和北区田径场前集合训练。用队员的话说,“有一种幸福叫一起吃苦”。为了纠正身姿,赵侃学着天安门国旗仪仗队的训练方法,让队员们在台阶上站军姿、制作T字型肩板,自己也想出了将帽子反扣在头上走齐步,站军姿时讲笑话不许笑等等怪招,“绝对服从、始终如一”的班训也随之出现并回荡在训练场上。“脚跟靠拢、膝盖内压,眼睛睁大;挺胸收腹、两臂后张;精神风貌看眼神”,为了达到无声的气势,往往要长时间军姿站立;为了达到动作的流畅统一,齐步走、齐步分解动作、臂腿结合单调且重复的进行着……
国旗仪仗队发展到第八届,已经成为拥有预备队、教导队、团支部、办公室以及组织宣传部在内的部门齐全、分工合理的集体。然而似乎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升旗仪式,学校里几乎没有人在升旗时停下脚步行注目礼。2011年5月5日,赵侃以自己的名义在网上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师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升、降旗仪式并尊重国旗,行注目礼。
风景依稀似旧年,2013年的今天,升、降旗时,肃立行礼的还是国旗仪仗队的队员。场边站着一排曾经的队员,七、八节课下后,他们习惯性走回到旗杆下,看看落日浮霞,看看五星红旗,看看曾经的自己。
赵侃只是这些身披朝霞的人其中之一。从第一届国旗仪仗队成立至今,300多名队员护卫着一面国旗走过3000多个日出、日落。有一种幸福就叫在一起,无论吃苦或荣耀,万人瞩目也好,形单影只也罢,在这群坚毅的人看来,都不抵那一抹鲜红。
记者后记:
科大校园里,有一批身着橄榄绿的人,他们是学生却也担任着校园卫士的责任。除了文中的国旗仪仗队,还有于上世纪末成形的学生校卫队、成立于2006年的大学生军训团。校史的书页里不能少了这群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干净简单的笑容、整齐有力的步伐与科大共成长、同前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值此五四青年节,致以敬意。